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在绝大多数家庭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的阶段是在孩子出生后到孩子上小学前。在这个阶段里,孩子没有什么学习任务。当孩子上了学,在学习上陆续出现问题后,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出现一些麻烦了。那我们应该怎样与孩子相处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呢?
一、微笑面对孩子
微笑是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它体现着快乐、自信、友好、积极、关爱、支持、信任和尊重。当孩子的考试失败、偶然犯了错误,又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微笑就如同镇静剂一样,能安抚孩子的心灵,缓解孩子的压力。家长的面部表情,是极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的。比如,当父母下班回来,表情严肃,既没有一丝微笑,又不说一句话,孩子对此会怎样想呢?他就要对父母表情进行认真地思索:“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于是孩子的情绪和面部表情也就随着紧张起来。假如孩子的作业没有做完,家长再骂一顿,孩子的心情也就彻底阴沉下来了,做作业也无精打采,其学习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二、改变言语模式
言语是互相传递信息的,不同的言语,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言语能左右人。积极的言语,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消极的言语,必然产生消极的效果。
请对比:
“你怎么还不写作业?天天就知道玩,快写作业去,学习不好将来能干啥?一天不督促你都不行!……”
“妈妈刚看了本书,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
前者语言带有消极的评判,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后者这种言语对孩子来说既是关爱,也是督促,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三、避免情感敲诈
孩子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人,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不管是否正确,只要按照大人的意思办了,孩子所要求的才能得到满足。否则,家长就不予理睬。这是什么?这就是情感敲诈。
如果孩子的学习搞不上去,一切都免谈;如果孩子学习能搞上去,一切都好办。孩子在权力下屈服了。于是他们好好学习,争取让大人开心。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而是为了家长的满意,为了自己的物质欲。
情感敲诈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行为。它有如下弊端:
1、情感敲诈的存在,扭曲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发展下去,一旦孩子离开大人,就会失去自制力,放弃学习或不好好学习。
2、由于情感敲诈,孩子把学习和痛苦进行了连接,学习则成了不得已的事情,学习变成了精神负担。
3、情感敲诈容易让亲子关系出现不协调甚至紧张。
四、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类的共性,孩子也不例外。
尊重不是简单说一下就能做到的,而是从与孩子相处的每件事情中慢慢体现的。常有大人对孩子说“你还小,这没你说话的份,或者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事实上这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或者“你不许……”、“你要……”,搞得孩子总以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而活、为父母学习……孩子们总是受外在的力量左右,没有了自己。
那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呢?
想尊重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了解孩子的爱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真正了解孩子,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才是尊重孩子呢?
首先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说对不起,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如果父母犯了错,伤害了孩子自尊心,要对孩子说对不起。一句对不起,给孩子带来的是诚恳的态度,被尊重的感觉。
其次,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说“谢谢”。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尊重和赞赏。
最后,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多听听来自孩子内心的声音。爱孩子的家长,需要您多问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多问问孩子愿意做什么。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彼此更理解,家庭氛围更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