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咨询热线:
0532-88912370
当前位置:关于链科 > 公司新闻 > 链科微课堂:印度恒河猴实验爱的启示
链科微课堂:印度恒河猴实验爱的启示
2018-5-9 9:04:10 | 点击:1377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过,给他一批健康的婴儿,不管这些婴儿的父母基因如何,他可以把这些婴儿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的各种类型的人。虽然这个观点很极端,但是也说明了后天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以后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母爱剥夺的实验,叫做印度恒河猴实验。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动物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系列实验,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及同类隔离开。一些小猴子与母猴分开喂养后,虽然身体上没有什么疾病,可行为上却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同时,观察发现小猴子对盖在笼子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它们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绒布,如果把绒布拿走的话,它们就会发脾气.他还发现一天大的幼猴便能表现出这种依恋,其程度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会变的越发强烈。如果幼猴生活在没有软垫覆盖的笼子里,即使它拥有非常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它也无法茁壮成长。把布垫放进去后,幼猴就变得更健康,看起来也更为满足和快活。这就像人类的婴儿喜欢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
   
        因此哈洛和他的合作者“制作”了两种类型的代理母猴。第一只代理母猴是这样的: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包裹起来;在胸前安装了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了一个提供热量的灯泡。然后他们又组装了另一只不能提供舒适感的代理母猴,这只母猴是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绒布母猴基本相同,以便使幼猴能用接近木猴的同样方式接近它。这只铁丝母猴也安装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换而言之,这只铁丝母猴与绒布母猴相比,除了在被哈洛称为“接触安慰”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
   
        然后,研究者把这些人造母猴分别放进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八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绒布母猴喂养(用奶瓶),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供奶喂养。哈洛把把猴子放在笼子里,并记下在出生后的头五个月中,幼猴与两位“母亲”直接接触的时间总量。两批小猴子给的食物都是相同的,而且喂养方式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养育后,两批猴子的表现截然不同。铁丝妈妈养育的小猴子,经常消化不好。如果受到惊吓,不管是谁喂养的小猴都跑向绒布妈妈。在分别一段时间后,小猴子回到代理妈妈身边,绒布妈妈的小猴会到绒布妈妈怀里亲热,而铁丝妈妈的小猴就比较冷漠,自己蜷缩在一个小角落。这说明母猴是否满足幼猴的干渴、饥饿等生理需要并不是幼猴依恋母猴的主要因素,接触安慰在幼猴对母猴产生依恋的过程中有重要影响。这两种养育方式的巨大差异更体现在小猴子的成年,铁丝妈妈养的小猴子冷漠、呆滞,公猴子都没有生育,母猴子对自己生育的下一代要么笨拙的喂养、要么不理睬自己的孩子、殴打自己的孩子、有些竟然杀害了孩子。而绒布妈妈养育的孩子都正常的生活和哺育下一代。
 
        这个实验说明,缺少父母的交流和关爱的孩子,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仅仅体现在自己这一代,还影响到了他们哺育后代的方式。心理上的父母爱的空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社会交往上,这些孩子可能不和他人交流、对他人冷漠、社会退缩行为、不自信、甚至可能出现社交障碍等。在婚姻恋爱方面,缺少父母爱的孩子,会对另一半的依赖性很大、或者占有欲强烈等,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恋爱或婚姻幸福等。
 
        尽管这是哈洛坚持的主张,但是你是否也认为人类与猴子的依恋或爱的过程是相同的呢?哈洛曾提到一名妇女,这名妇女听完了他的研究报告后,来到他面前说:“现在我知道我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了,我就像是那只铁丝母猴”
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您是扮演了哪个角色呢?是给予依恋的“绒布母猴”还是像那只“铁丝母猴”?
 
        这世界只有一种东西能够真正让孩子从心里到行为发生改变,那就是“爱”的教育。每天和孩子尽量多交流,交流不等于训斥;每天拥抱孩子;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当孩子沮丧和失落的时候,请先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直在你身边,不要害怕,不要慌乱;当孩子有小小的进步时,请及时为他鼓掌并由衷的赞赏;当孩子犯错误时,请给予足够的包容;当孩子帮助父母做事情时,请不要吝啬说句“谢谢”……未完待续,爱无止境。